小时候跟大家喜欢做的事情不大一样。比如说看了不少哲学的书:哲学史、还有一点马克思列宁的原著。所以我最喜欢的文体是议论,最喜欢看的是有思想性的东西,抽丝剥茧,一层一层地下去,看到深刻的地方就激动地不得了。所以理性思维很强,很喜欢向更深刻处钻研。就好象吸毒,剂量总会变得越来越大。高中的时候整天地看书,想事情,不停地找更深刻的东西以寻求刺激。同时我也变得苛刻和傲慢,觉得日常生活索然无味,一般人说话没水平,提不起精神来。这是不好的方面。还有一个不好的方面就是看不起散文,觉得写散文的人都是没有大脑写不出来什么有分量的东西只好去无病呻吟或是搔首弄姿。前几个月看了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一是后悔怎么不早看,二是觉得有些道理空讲真不好讲,写到散文里面却立刻呼之欲出。托翁自己就说《战争与和平》是历史散文。非要干说道理就像干吃泡面一样,其实倒也不是不行,而是没有味道。我从前就是不会欣赏这种味道。现在就觉得散文非但不是没有技术含量的,理解起来还颇需灵性和积累。可不是认字就都能写得了看得懂。
高考的时候现代文阅读考散文的几率最大,大概就是因为散文最吃功底。高中很是头疼散文阅读题。当然真的是很多题本身就很扯淡,很多文章老师理解得也不透所以也就胡乱给分胡乱讲,但自己的功底也不扎实。那时候我从来没有读懂过好的散文,没有发现其中的美并经历那发现的欢欣;而且,自己的写作也从未达到过那样的高度。跟人家还不在一个档次上,人家写得好也看不出来好。而且我觉得这个共鸣的问题很关键。自己没有写过散文,所以就不懂。如果真的是自己想要尝试表达一些感情经验的话,好像也只能用那样的散文手法。我想也许是自己没写过,所以就看不懂人家问什么这么写,等到考试时人家考出来也就傻了。
my personal staff: http://sites.google.com/site/yangwiki/
关注者
我的简介
- nian min
- my personal staff: http://sites.google.com/site/yangwiki/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